笔记范本,仅供参考
如何读书
读书读的好不好是方法问题,方法正确事半功倍,方法不正确事倍功半。
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》属于个人提升类书籍,这类书通常讲人的习惯,人的行为,人的思想。读这类书的关键是要应用在自己身上。
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从1%开始,然后5%,20%,50%,70%。。。
学习其实是一件属灵的事,最要命的坏习惯是急于求成,总想从0%-100%,如果到不了100%,就停留在0%。这背后是属灵的辖制
写写画画是头脑的运用,头脑越用越灵活,写写画画是一个人学习的好习惯。
建立框架
读书先读目录,这样才能带着问题读书。
千万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,要先建立框架,对这本书有整体的概念。
目录就是框架,读书要先看目录,把能搞明白的先搞明白,不能明白的慢慢再搞明白。
读书的人,要读出写书的人的写法,写书人怎么写,我们就怎么读。按着作者写书的方式读书,事半功倍。
个人提升类书的最前面部分通常是书的整体,每章的最前面是那一章的整体,每段的最前面是那一段的主题句。
积极主动
- 积极主动的习惯,是带着问题去读书,连蒙带猜,把自己的理解和书中的教导相互融合,然后成为自己的东西。
以终为始
我们常常要以目标为导向,目标导向很重要。
发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,证明自己整错了,一定要清楚自己要干啥。
关键词
建立框架
个人提升
积极主动
以终为始
读书习惯
读书方法
练习题
选择题
1.作者认为很多人做事事倍功半的原因是:
- A. 不够努力
- B. 从小就不会学习,也不会读书
- C. 缺乏兴趣
- D. 没有目标
2.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的作者是:
- A. 比尔·盖茨
- B. 沃伦·巴菲特
- C. Stephen Covey(史蒂芬·柯维)
- D. 乔布斯
3.拿到一本书后,比较好的阅读顺序是:
- A. 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
- B. 先看正文
- C. 目录 → 提纲和序言 → 正文
- D. 随便翻阅
4.个人提升类的书籍,阅读的重点在于:
- A. 记住每一个知识点
- B. 背诵书中的内容
- C. 应用在自己身上,落实
- D. 向别人炫耀自己读过这本书
5.作者提倡的读书习惯是:
- A. 快速阅读,追求数量
- B. 写写画画,记录心得
- C. 默读,保持安静
- D. 逐字逐句,仔细研读
6.作者认为,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过程是:
- A. 一蹴而就,一步到位
- B. 从认识一点开始,逐步提升
- C. 靠天赋,无需努力
- D. 道听途说,人云亦云
7.作者强调,阅读个人提升类书籍时,要:
- A. 一次性读完,不留疑问
- B. 从读一点明白一点开始
- C. 追求百分之百的理解
- D. 避免思考,全盘接受
8.建立框架的目的是:
- A. 为了显得专业
- B. 为了快速读完
- C. 知道这本书要讲什么
- D. 限制自己的思维
9.作者建议读书时可以:
- A. 完全按照书中的观点
- B. 连蒙带猜,带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
- C. 避免思考,直接接受
- D. 否定书中的一切观点
10.写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:
- A. 书的最前面那部分是书的整体概述,每一章的最前面那部分是那一章的整体概述
- B. 像讲相声一样,常常放一个包袱,再打开留一些悬念
- C. 每一段的最末尾那一部分,是那一段的整体
- D. 先写下面的那一些,然后再写最前面的那一点
11.读书时,应该重点阅读:
- A. 书中所有的内容
- B. 目录和每一章最前面的那一小段
- C. 自己感兴趣的部分
- D. 故事性强的内容
12.读书的其中一个目标是:
- A. 为了娱乐消遣
- B. 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
- C. 建立好习惯
- D. 显得自己有文化
13.“以终为始”的意思是:
- A. 事情的结束
- B. 以目标为导向
- C. 随波逐流
- D. 听天由命
14.建立框架的更通俗的说法是:
- A. 精确的细节
- B. 大概的轮廓
- C. 复杂的结构
- D. 完美的计划
15.读书分为哪两个阶段:
- A. 背诵和理解
- B. 泛读和精读
- C. 快速和慢速
- D. 理论和实践
问答题
1.读个人提升类书籍时,如何克服“不是百分之百,就停留在百分之零”的坏习惯?
2.在阅读一本书时,如何建立框架?
3.作者提倡的“积极主动”的读书方法是什么?
4.“以终为始”在读书学习中有什么意义?
5.泛读和精读的区别是什么?
引言
我发现读书是一个方法问题,很多人从小就不会学习,也不会读书,结果做事常常事倍功半。无论是让他干活、读书、还是学习,都很费劲,学得简直是屁滚尿流。同样的事情,别人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,他却需要四个小时才能做完,所以弄来弄去,结果弄得非常的辛苦。
我们这次讲课的参考书叫做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这本书的作者是Stephen Covey(史蒂芬.柯维)。 Stephen Covey把人的习惯总结出了七点,其实远远不止这七个好习惯,有的人说应该是八个好习惯,还有人说应该是九个好习惯。其实几个好习惯已经不重要了,学好这七个好习惯却是非常的重要。
大家可以告诉我,你拿到这本书后,打算先从书的哪一部分看起呢?是否有人拿到书之后,从这本书的第一个字,看到最后一个字呢?有人说先看目录,先看目录这个习惯非常好,因为目录非常的重要。但是看完目录之后看什么呢?要看提纲和序言。提纲和序言都看完了,还看什么呢?直接看正文。我觉得大家都非常棒,都知道拿到一本书之后首先看这本书的目录,但是看完目录是否可以看到一个规律呢?这个规律就是,我们从目录当中,可以看到每本书的作者是如何写书的。
打开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的目录,第一章是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,第二章是七个习惯的概论。也就是说,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把整本书做了一个概论,如果让你给这本书写一个摘要的话,其实写的就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概论。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有一百多页,而目录只占了二三十页,所以在读第一章之前,就有一份关于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和架构图。所以从这些事当中你会发现,写书的人有一个先做整体介绍的习惯,然后再一章一章的讲给你听。如果你已经养成了一个读书的习惯,当你拿出了一本乱写的书的时候,你会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应该不太会写书。
当看到目录之后,你会发现其实这本书的第一部分,就是整本书的概要。第一部分是从第四十九页到第九十九页,当然前面还有一些关于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和架构图,第四十一页写的是如何使用本书,所以写书的人是照着写书的规矩写的。大家上中学时候学的知识,到现在应该都还给老师了。咱们当中如果有学文科的,可以帮我补补课,如果我们把书分类的话,图书可以分多少类?
有的人说他的书和我的书不太一样,这没关系,你可以看下目录。目录当中有推荐信、致父亲、前言、如何使用本书,以及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和架构图。第一部分是重新探索自我;第二部分是个人领域的成功,从依赖到独立;第三部分是公众领域的成功,从独立到互赖;第四部分是自我提升和完善,所以内容都是一样的。
有人说,书分成经、传、著、书,那我们就稍微粗略地分一下,像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》这本书属于个人提升、个人激励类的书,这一类的书不是小说。如果我们把书进行分类的话,我们会分成小说、传记,这些是讲故事的书。还有一种就是个人成长,self-improvement,也就是个人提升的书。个人提升类的书,通常是讲人的习惯、行为、思想这一类。除了这几类以外,我想各类的书都有不同的读法,今天主要来讲个人提升类的书籍该如何阅读。读小说是另外一种读法,跟我们读这类书籍是完全不一样的。还有读数学,读物理的,也不能照着这个方法读,因为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分类。
我们来讲个人提升类的书籍的读法,其实我今天教大家如何读这本书的时候,是有一个小顾虑的,就是担心大家一下子把它给泛化了,会应用到所有其他的地方,那就麻烦了。所以说,小说有小说的读法,个人提升类书籍有个人提升的读法。因为个人提升类的书籍,最重要的就是应用在自己身上,也就是落实的部分。
我们有很多电子版的书,但今天为什么我会在平板上写呢?因为我想给大家树立一个好的习惯,就是写写画画的习惯。我自己喜欢写字,所以买了一个平板电脑以后,首先看的是笔在平板上写出来的字是否好看,写的有没有笔锋,有没有压力感,以及能不能藏锋、收锋。我爱写字,有的时候也喜欢秀一秀,所以就养成了一个写字的习惯。不知道写字写的不好的弟兄姐妹有没有发现一件事,你写完了以后,当你再去看的时候,你就会很闹心。如果你写完字后看着闹心,你就会不爱写字。
为什么写字写的不好呢?因为写出来的字不是横平竖直,看起来好像全是木头棍子写出来的一样,那你写出来的字不可能好看。所以说从小到大没读过书的人,写出来的字不可能好,看着也会很难受。但是没关系,可以开始揣摩人家的字是怎么写出来的。然后你看我写字的时候,你会发现字不再是木头棍子,而是有笔锋的。
还有人不认识字,没关系,但我觉得养成写写画画的习惯其实还是很重要的,人类最重要的就是有传承,那怎么传承呢?从我们老祖宗那时候就开始透过写字传承了,所以写字、认识字几乎是不可或缺。有人说从小没读过书、不认识字,没关系,咱们当中有教认字的、教写字的、教读书的。
我的意思是,希望大家能够开始学着没事的时候,拿一个笔写写画画,你要知道,写写画画的人,会学到很多东西的。我看到我们当中不认识字的一个岁数挺大的姐妹开始写作业了,挺棒的。我给大家稍微地讲一下写写画画,你没事的时候就可以拿个笔在纸上慢慢学画线。一开始画的话,肯定没有我画的直,但是我也是慢慢练出来的。
所以你会发现我有写写画画的习惯,如果你也养成这个写写画画的习惯,你就会觉得挺好,就会越写越爱写,越画越爱画。如果你一开始不知道写什么画什么,不要紧,先开始养成这个习惯,总比没养成这个习惯好。你会发现写写画画本身就是一个头脑的使用,头脑越运用越灵活,所以养成写写画画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习惯。
人都是一点一点进步的
我们来讲如何读这本书,读书最要命的就是,一个字一个字的读,还生怕漏掉一个字。其实人的知识都是怎么来的呢?你对任何一个行业、任何一个东西的认识,都是从认识一点开始的。比如:我认识百分之一之后,就可以认识到百分之五,认识到百分之五以后,就可以认识到百分之十,认识到百分之十以后,就可以认识到百分之三十,然后到百分之七十,最后到完全认识。所以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,大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提升。在这个认识的过程当中,人最要命的一个坏习惯,就是想从百分之零一下子到百分之百,如果不能到百分之百就停留在百分之零,所以这是一个恶习。
假如我知道百分之一,然后告诉自己进步了;然后再知道百分之二,我又进步了;然后我就会知道百分之五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。有的人发现自己知道的不是百分之百,他就不能够原谅自己,他就会很痛苦。所以读个人提升的书,一定是从读一点明白一点开始。为什么人会养成不是百分之百,就停留在百分之零的习惯呢?原因很简单,这背后是一个属灵的黑暗权势,学习是一件非常属灵的事。你会发现有的人如果画不了这么美,他就不画了,然后他就永远画不了这么美。永远画不美就会永远停留在画不美的阶段,直到进了棺材,你看,这辈子活得是多么辛苦。
但如果你照着我说的去做,从百分之一开始,画歪一点没关系,一天进步一点,然后会越画越直。我们读这些书的时候,千万不要一个字、一个字的读,要先建立框架,建立框架什么意思呢?就是我得知道这本书要讲是什么。第一章,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,字大家都能听得懂。我们常常讲造就人,一定要先造就自己。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,下面还有一行字叫付诸行动。我们脑子里头首先记住——是由内而外,由内而外的意思很简单,连傻子都知道,所以你读到这里的时候,是不是已经知道了百分之一了呢?然后再看目录,目录的第一页,还是由内而外,然后全面造就自己,这就是第一章。
第二章是七个习惯概论,然后再看第三章,是习惯一,第四章是习惯二,然后是习惯三、习惯四、习惯五、习惯六、习惯七。这个时候看到了第一章第二章后,我们里面就提出问题来,七个习惯是什么呢?然后再看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,原来七个习惯的字我们都认识,没有什么难的,英文版也是一样,概论就是粗略地论述一下。也就是说我们每读一本书的时候,这些字我们都知道的话,你有没有读到百分之一呢?肯定有,有了百分之一接下来我们能不能进到百分之五呢?很容易的,就这点东西,所以你常常听我说就这么点东西。
那七个习惯是什么呢?往下一看,第一个习惯叫积极主动。积极主动这事我们知道,所以读到这里,你是不是知道百分之二了呢?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,是以终点为开始,叫目标导向也可以,这个好像不太知道,但是没关系;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,就是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;第四个习惯叫做双赢思维,就是你好我也好;第五个习惯叫知彼解己,知彼知己我们知道,知彼解己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。
有一些东西我们知道,有一些不知道。那不知道的我们就可以去读,知道的可以去对比一下跟我们想的是不是一回事,因为我们脑子里自以为是的东西太多了。如果看到跟我们知道的不是一回事,可以把我们的想法拿掉,把别人的想法的放进来。第六个好习惯叫统合综效,这个我不知道。
这么一看,我们有三个不知道,三个知道。第七个叫做不断更新,这个我们知道。有的人问我是不是没有读过这本书,我确实没有读过,但是我可以跟大家一起读。很多年前,我跟大家年龄差不多的时候,读过英文版的。今天已经翻译成中文版的了,虽然翻译的不是特别好,但是没有关系。
第一个好习惯:积极主动
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,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,好像知道了一半。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,这个我们知道。第四个好习惯是双赢思维,好像不知道;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,好像也不知道;统合综效,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;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。然后脑袋里就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,就知道这个书到底要讲什么了。像我带着大家这么读书的话,叫积极主动。积极主动很重要,积极主动就是我们开始主动的去尝试。我知道什么,我不知道什么,脑袋里头开始有了问号以后,然后带着问题去读。
很多人都是瞎读,不是带着问题去读,结果读着读着连自己在干什么都忘了。积极主动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呢?我读东西喜欢连蒙带猜,这个词挺起来好像不大好,其实这是个好习惯。积极主动我们一听,就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,书大概会讲积极主动,但是到底是不是讲这些,我们不知道。具体看的时候,人家讲的积极主动和我们想的可能不大一样,但是没关系,把他的和我的糅合起来,就形成了自己的东西,相当于把积极主动的概念重新陶造了一次,所以积极主动很重要。
积极主动就是带着问题,带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,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,可以是连蒙带猜的,如果和我想的一样,就不用读了。现在问题来了,前面讲的是建立框架,那这一整堆的东西就是框架,可是写这种书的人和写小说不一样。小说跟讲相声一样,常常放一个包袱,再打开留一些悬念,那是另外一套东西。写这种书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,就是书的最前面那部分是书的整体,每一章的最前面那部分是那一章的整体概述。所以读书费劲吗?不费劲!读完了目录,相当于读完了七个习惯,虽然其他很多都还没读,那也没关系。
如果第一章的前面,读了三五十页,那就算是读完了,所以剩下的根本不用读了。如果说是读完了书的最前面的那部分,每一章的最前面那部分我也读完了,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?我这么一说,大家以后知道怎么写作业了吧?就跟人家写书一样,每一段的最前面那一部分,是那一段的整体。所以说读书很简单,先读目录,然后再读书的最前面的那一小段。
有的书铺垫比较长,有的书铺垫的少,但是铺垫大概占书的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二十,所以读这段要好好读。有的内容占书的百分之一,有的章节大概占书的百分之十。用英文讲,每一段开始那部分叫做Topic sentence,就是主题句。一看到主题句,它在主题句上不断的往下扩展,就是那一段要写的东西。就是论点或者论据,然后就是论据下面的展开。
我教大家怎么读书,你应该这么读。先读这本书的那一部分,如果读到那一章,咱们就把那一章读了,读那一段,咱就把那一段读了,简单吧?简单。大家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读吗?第一是因为我们一个字一个字读的话,慢;第二是因为一个字一个字的读,很容易忘记在做什么,学习好的人肯定不是这么读的。我说的是这种书的写法,因为我写的书大概就是个人提升的这一类书,我基本上都是这么写的。先介绍一下,然后展开,再介绍一下再展开。我们当中如果你是没有读过书的,我再稍微扩展一下书是怎么写的,我们读的时候就应该怎么读,我们得照着人家写书人的方法读。
写书的人都是先写书最前面的那一点,然后再写书第二章最前面的那一点、第三章、第四章、第五章......每一章前面的那一点。写完了以后,他再写下面的那一些。要记住,每一段都是先写最前面的那一段,就是那一句话,先不写下面的,因为下面的东西,它是在作者的脑袋里的。然后再写第二章前面的那一段,接着再写第三章前面的那句话,最后再往上添内容。
这不但是写书的方式,这还是写程序的方式。写书和读书就像硬币的两面,写软件和读人家写的软件也是这么一回事。所以逻辑非常的清楚,你就照着人家要写的意思给读出来,就好办了。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写,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教养这么做。我给大家试一下,当我教完了你,你去YouTube上听牧师讲道,你根本听不了。为什么?原因很简单,我说的是一个耙子,箭都射在这个耙心上,这是写书的目标,我要干什么,一下子就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。
七个好习惯,什么好习惯?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》这书名就写的是这个,书中每一章都在论述这件事,每一章都有这个关系。你如果去网上听,你会听到很多牧师讲道他们有一个特点,立好了耙子,把主题立好了,然后射的箭都不在耙子上,也不知道射到哪里去了,听了以后让人不知道他在干什么,那不就麻烦了。
有人说:这牧师挺厉害的!我问:他怎么厉害了?他说:因为他讲的我听不懂,讲来讲去不知道他在讲什么。他的论点是什么?不知道。他的论据是什么?也不知道。他怎么论述的,也不知道。我听完了以后,觉得他应该补补语文课。所以我们当读程序的时候,如果能读出写程序的人的写法,那就对了。如果写程序的人很乱,我们读的时候就会极其痛苦。一痛苦,你就知道这东西不对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我带着大家读《雅各书》,与人家读出来的那东西不一样。雅各不是《创世记》里的雅各,是新约里面的雅各,雅各写东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,就是打不到耙心上。让人不知道他在干什么,很闹心。
我说的就是读书的人,要读出写书的人的写法。如果一个人写了一本很烂的书,你不可能读好这本书。所以我妈,你别看她是个老太太,也没上过学,但她能听懂我讲的道。有一天,她跟我说:儿子,你讲的我听得懂,怎么很多牧师讲的我听不懂呢?人家讲的是火星上的话,当然听不懂了。我说:那不奇怪。他们没说清楚,你能听清楚吗?这是第一点,积极主动。
第二个好习惯:以终为始
第二点:以终为始,大家会发现这书里的东西,跟牧师讲道的时候很像。我从小的习惯就好,我的习惯都是深入骨髓了,我骨子里都是这些东西。接下来我们来看以终为始,要记住,我们一定要把目标常常放在我们脑袋里。我们一定是以目标为导向,就是以终为始。我如果要去我们家楼下那个小卖部,一定是越走越近,越走越近。如果我去我们家楼下的小卖部,朝着反方向走,越走越远,大概得绕地球一圈才能走回来,那不麻烦了吗?就像我们开车需要导航,导对地方才行,所以目标导向很重要。
我一定是朝着这个目标走,我们一开始读这本书,就建立了一个目标:我要建立七个好习惯。七个好习惯整不了,我们就整一个好习惯也行,那就是积极主动。第二个好习惯:目标导向。所以我们思考的时候,大家要知道目标导向,就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在干什么。我在教大家如何读书,你得知道为什么要读这本书,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好习惯,所以千万别忘了。
虽然书里面的故事挺好,但你不能忘了读这本书的目的,光看那个故事了。忘记目标的话,结果你听我讲道的时候把主题忘了,专听我讲的故事了。如果光挑自己喜欢听的,那就麻烦了。所以以终为始,这东西很重要,就是不管做什么事,在脑袋里面都要以目标为导向。如果发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,我们要知道自己没整对,知道自己整错了,所以要以终为始。
我们思考的时候,你可能有一些东西要注意。我给大家留一个作业,咱们先不讲那么多:积极主动、以终为始、要事第一、双赢思维、知彼解已、统合综效。你会发现,这里有一个第一部分:思维方式与原则;第二部分:个人领域的成功;第三部分:公众领域的成功。读到这里明白了,首先是从个人,我个人要成为一个比较厉害的人,然后再发展到跟人互动当中比较成功。
第二部分从依赖到独立;第三部分从独立到相互依赖。个人变得厉害了,也非常独立,你就可以独立的完成任务,不是只能做助理了。读到这里一下子就清楚了,把七个好习惯分成前三个好习惯是个人的,后三个好习惯是跟人互动的,第七个好习惯就是不断更新。我们把这些内容稍微总结了一下,现在大家应该对这本书有一定的了解了。
我们应该如何读书
我要学习如何读书,那我应该如何读书呢?在读这本书之前,我要先建立一个框架。框架这个字大家常常听,可能框架会给大家框住不少,把大家都给整蒙了,那就麻烦了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建立一个大概,大概大家听得懂吗?框架是个啥?就是一个大概的轮廓。就是我不想整太多的细节,没有太多的细节,就是大概的轮廓。第一个:我要学习如何读书,第二个:我如何学习读书呢?我先建立一个框架,怎么建立框架呢?就是读目录。
就如我现在给大家画一个框,大家能看出来这个是什么吗?好像看不太出来。再画,现在可以看得出来了吗?好像还不行。我再添几笔,那现在你看出来了吗?看出来了。看出来好像是一个很早以前农民的房子,框架啥也没有。可是怎么没瓦呢?这不是漏顶了吗?我不是画个意思吗?我只是给大家一个意思,我现在把瓦画上了,这地方怎么是一条线呢?我再加上线条。看起来好像越来越像样,其实我挺会哄孩子的,小孩跟我读书都会学会的。这条线也太细了,我给加粗,这房顶这砖一个一个的加上去,不对也没关系。我们家窗户的颜色是蓝色的,没关系咱给它细节添上蓝色。就搭框架没有细节,细节一多看着就乱。
没读过书的,我教大家,读目录就是搭框架。书的最前面的那一部分是介绍这本书,咱们读了以后,这本书就算事读完了。每一章最前面,是介绍那一章的,每一段最前面也是介绍那一段的。我不一定每一章我都读,但是每一章最前面的那一段我得读。有的人说这本书他一个小时就读完了,为什么?因为他只读目录了。你说:那能行吗?你一个字一个字漏掉那么多字呢。别怕,只读目录就行了,如果只读目录,我把这书最前面的那一块读了也是读完了。大家看看第一章整体介绍,第二章也是整体介绍,一共五十页,我读完这五十页我不就知道很多东西了,所以这就是建立框架。
听书也是这样听,最重要的读书就是读写书人写的,人家给你写一封信说我爱你,你读出来变成我恨你,读岔劈了,这样读就麻烦了。写书人怎么写,咱们就怎么读,咱们读就读出写书人写的,这就厉害了。如果说读人家写的程序,读不出人家事怎么写的,那是真要命。不管你做什么,都是从框架开始的。比如:建房子,房子还没有建立起来,你就在那刷漆,你刷空气吗?墙没建立起来,就往里面放床,这能行吗?都不是这么干的。都是从最粗糙的部分开始,然后盖着盖着越来越细致,最后到精装修或者软装。所以,所有的事情一定是透过框架开始的。
人活着这件事,我们是不是得有一个框架?那个东西就叫做计划。我巴不得我们当中的这些牧者,我教你们的,你们都教给你下面的人。计划是什么呢?计划就是你所要做的事的框架。我要干这个,我要做那个,这个这么干,把这些事情都弄清楚以后,然后啪的一干,结果老好了,这就是读书的一种读法。
我不是教你这七个好习惯,我是教你如何读这七个好习惯。我不想把这事再讲一遍,人家书里讲的比我好,我不想照着书再给大家读一遍,如果要读的话,我可以给你整一个有声的读给你听,但是我得教大家如何去读。读哪一种书呢?读个人提升的书。我想如果我做家教,我应该做得不错,尽管现在都在取缔家教。但是如果没有神也做不了,因为神不让我做这些,神要我做今天我干的这些事。如何应用在自己身上呢?回去读书,回去读完了以后,你就会发现,没啥玩意,就这么点东西。
如果你读的时候你觉得书很厚,从来没读过这么厚的书,以前一百页的书,从来没读完过,二百页的书也从来没读完过。如果你照着我这方法去读,其实一个小时可以读完,十个小时也可以读完,二十个小时也可以读完,一百个小时也可以读完。我要告诉大家,有一种东西叫精读,精读不是一上来就精读,是有一种东西叫做泛读。大家如果明白我的意思,就会知道读书一定是先泛读然后再到精读。精读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,精读实际上是把每一章都给吃透了。怎么才能吃透呢?得先建立框架,因为建立完了框架,你就不会跑偏。
泛读就是大概的读一下,粗粗的读一下。大家有没有做过木工活呀?如果你做木工活你就会发现,一定是从画线开始。为什么要先画线呢?为什么不是一上来咱就干,没有线你往哪干?该有洞的地方没有洞,不该有洞的地方有洞,那木板还能用吗?所以一定是先画线。泛读就是把这粗略的了解一遍,精读的时候,一毫米,一厘米都不会差。
总结
给大家留个作业,不需要读太多,只需要读第一章。我也巴不得我们当中的这些小组长承担起做牧者的责任,其实小组长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。尤其是你读过这本书的,大家可以把手上的事工先放一放,事工领袖别逼得太紧,咱们把会读书这事先解决了。这个礼拜咱们把第一章读明白,第一章一共才二十八页,这二十八页写的是,由内而外的全面造就自己。当然你把其他的也都读一下,建立一个框架,也很好。下个礼拜我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总结,不能读的可以去听。
凭着我多年的经验,大家的智商都不低。尤其是过去这些年做啥啥不行的,是你没整对,你要跟着我,肯定行。你会越整越厉害,谁又知道七十岁的你会成为姜太公呢!假如你八十岁了也没关系,因为八十岁做姜太公也行。千万别懒,虽然你可以躺平,但是你躺得了初一,躺不了十五。
我无论如何,我要把你从这种坏习惯里带出来,然后建立一套新的好习惯,从今以后你就会是一个高效能的人士。或许有一天你老板说:怎么发现你最近变了?你说:嗨,你不知道,我跟我们牧师学的七个好习惯。一看,这人变得不一样了,人家干活得忙活四个小时,你半个小时就干完了。人家忙活一个月下来没什么业绩,你忙一周一个月的业绩就完成了,那能一样吗?不一样。
当你读到后面三个习惯的时候,你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大大的改善。咱一点一点的调整,然后这一轮下来,大家可以成长一截,但是能成长多少呢?能成长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五那都已经很好了。下次我再带大家读另外一本书的时候,大家再成长一些,那你就厉害了。咱们通过不断的用学习来强国,不断用学习来强脑、用学习来强身、用学习来强体,我们就会越来越棒!愿神祝福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