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“形成体系”
概念与重要性
1,“体系”并非稀缺或新发明的词,基督教历史曾有体系,但后来失落,变成了“瞎子摸象”的状态,导致信仰功能丧失,如同飞机缺少零件无法飞行。
2,华人命定神学旨在重新梳理圣经,形成一个体系,有体系则清晰,没体系则模糊或糊涂。
具体例子
1,飞机:一个完整设计、能飞、能降落、安全载人的体系,不是一堆零散的材料。
2,汽车、楼房、互联网:都是完整的体系。
3,数学:是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。
4,耶稣基督的福音真理:是一个体系,一个福音真理的体系。
体系的三个核心特性
1,完整性:体系不是零散的材料,而是环环相扣,能达成其目标的完整事物。 例如,飞机需要动力系统、空气动力学系统、发动机、控制系统、安全系统等,缺一不可。
2,结构性:体系具有结构和层次。 例如,大楼有地基、柱子、钢筋混凝土梁,彼此连接。
3,实用性:体系必须能用,能够解决问题,达成其目标。例如,数学体系应能解决数学问题,楼房应能住人。
4,华人命定神学构建的基督教信仰逻辑体系,能有效解决医治释放的问题,彰显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能力。
二、学习就是学习一套体系
缺乏体系的后果
1,如果学习后一头雾水,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体系,只会“瞎干”,效率低下。
2, 缺乏体系会导致头脑混乱,学习变得非常累,甚至让学习成为一种咒诅
学习的正确方法
1,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一套体系,养成一套会学习的习惯,即学习一套体系。
2,学习三角函数或解析几何,要在脑子里构建一套体系,理解其目的,才能清晰解题。
3,形成体系的过程就是“把书读薄了”(抓核心),再“把书读厚了”(融入细节),从而清晰理解,学习不再疲累,这叫做“建立框架,然后添上细节”。
4,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同样适用,如果工作得很累,很可能是没有形成体系。
三、如何形成体系
从经典开始
1,学习经典这是形成体系的第一步,例如,和尚读佛经,中医读《黄帝内经》。
2,学习基督教信仰体系,必须从圣经开始。不要只听讲道,而不读圣经,因为讲道并非经典,那样会导致“一头污水”。
3,要养成读课本(经典)的习惯,打牢根基,而不是一开始就做难题。
从粗到细
1,许多人喜欢一开始就扣细节,导致学习效率低下、疲惫和墨迹,,正确的做法是先抓住大纲、整体概念,再深入细节。
2,《创世记》的整体概念是信心,先把握核心,再了解具体章节内容(如亚伯拉罕的信心之路,人类不信是问题根源)。
3,理解《圣经》要从粗略的总结入手,例如《民数记》是能打仗的才算数,《出埃及记》是神的军队从埃及出来,《启示录》讲得胜的教会。
4,就像了解一座城市,应先了解高速公路、地铁等大框架,而不是从小胡同开始研究,否则会迷失方向。
从高到低
1,站在高处看事物并不难,对于基督信仰,意味着要站在神的角度看问题,因为《圣经》就是从神的角度撰写的。
2,从永恒的高度看今生,会发现人生短暂,很多事情微不足道;站在哲学或神学的高度看人的生活,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。
3,神看亚伯拉罕是义人,是从高处往低处看;人看其毛病,是从低处往高处看,概念完全不同。
由浅到深
1,要总喜欢做难的,要先把简单的弄明白,神的话语并不难,都是清晰的。
2,最浅显的真理就是信心,例如,祷告病人病好了,是因为信,不要去纠结深层的科学原理。
3,在学习过程中,中间可以穿插故事来增加趣味性,但核心是从浅显的真理入手。
从理论到实践
1,从理论到实践这是形成体系的关键一步,多理论之所以不好用,是因为它们不成体系。
2,我们形成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像耶稣, 实践是检验体系是否好用的唯一标准。
3,一个体系无法解决实际问题(如飞机造出来不能飞),就说明体系有问题。 许多人光听道不实践,导致所学知识无法落地。
4,要回到信心的根基上重新建造,通过实践,发现体系越来越好使,从高到低是建立理论,但实践需要从底下往上爬,不断攀登。
从信到信
1,《圣经》原文是“始于信,以至于信”,即从信心开始,以信心结束。
2,无论是神学体系还是科学体系,都是从信心开始的,从未知走向已知都始于信心。
3,信心并非难事,缺乏信心的人,什么也别想做成,神就是在寻找有信心的人,亚伯拉罕开辟了信心的道路。